PG电子(Pocket Games Soft)全球顶尖电子游戏开发商[永久网址:363050.com]!官方平台,提供PG电子APP下载、试玩体验,安全稳定,支持iOS/安卓,立即注册畅玩!
突破科技创新型企业人才短缺困境,需要进一步强化党建引领、激活“第一资源”,使企业既拥有专业化的科创人才,又具备高水平的党务管理人才,并通过思想引领、组织凝聚、制度创新,优化“引才—育才—留才—用才”全链条生态,将人才潜能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成效。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2024年,湖南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7937家,科技创新型企业在湖南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然而,在快速发展的背后,我省科技创新型企业正面临人才短缺困境,其中高端装备制造、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缺口约8.7万人。党管人才,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应进一步强化党建引领、激活“第一资源”,使科技创新型企业既拥有专业化的科创人才,又具备高水平的党务管理人才,并通过思想引领、组织凝聚、制度创新,优化“引才—育才—留才—用才”全链条生态,将人才潜能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成效。
以党建引领激活“第一资源”,推进我省科技创新型企业高质量发展,必须建设一支“懂党建、爱党建、会党建”的党务工作者队伍。
用好学科资源。我省在这方面有突出优势:湘潭大学、湖南省委党校(湖南行政学院)分别是全国首批获批党史党建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硕士学位授权点单位,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科技大学等也都有与党史党建相关学科。党史党建学下设的党务工作理论与实践二级学科专门对口培养党务工作者。企业党组织可从这些单位招聘毕业生,也可双方合作培养党务工作者。
构建“三位一体”培养体系。科技创新型企业可邀请高校(党校)党史党建专业教师(理论导师)、企业首席技术官(技术导师)、省科技伦理委员会专家等联合授课,培养并用好“三懂”“三会”复合型党务工作者。“三懂”是指懂科技前沿、懂产业政策、懂人才需求;“三会”是指会用数字工具、会防范技术(伦理)风险、会促进“党建+研发”创新融合。
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方式。实行“技术—党建”双场景轮岗,安排党务工作者进入实验室、生产线,参与技术攻关会议,了解技术研发流程;设置“卡脖子技术突破”等虚拟任务,对党务工作者进行训练,要求其在规定时间内协调技术团队、制定党员突击队方案,增强其沟通协调、科学决策、党务工作能力。
突出政治引领,把握引才方向。通过召开党组织人才专题会议、企业家座谈会等形式,引导管理层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破除“重设备轻人才”“重短期效益轻长期投入”倾向。推动企业将“服务国家科技自立自强”等纳入引才核心目标,优先引进符合国家战略需求的高端人才;邀请院士专家、党建学者、优秀党员等进企业讲党课,提升科创人才的精神境界,引导优秀科创人才向党组织靠拢。
深化调查研究,摸准引才需求。科技创新型企业需要的是前沿领域的专精人才、跨学科的融合型人才。企业党组织可联合人力资源部门设计调查问卷,结合企业研发重点,细化人才需求,制定与企业发展需求相匹配的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引进政策。
搭建资源平台,拓宽引才渠道。企业党组织应主动对接省科技厅、省人社厅等部门的引才计划,设立“党员引才专班”。由党员高管牵头组建引才团队,通过学术会议、行业论坛等渠道定向挖掘人才;鼓励党员技术骨干加入行业社群,以“技术社交”吸引海外华人科学家回国。
坚持“柔性引才”。企业党组织应积极参与省委、省政府牵头组织的各类引才平台建设,积极学习借鉴其他地区成功做法。比如学习广东的“链长制精准引才”、上海的“海外人才备案制柔性管理”、深圳“团队式引才”等做法。在“三重一大”(重大事项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投资决策、大额资金使用)决策中,企业党组织应支持企业建立异地研发中心,就地吸纳高端人才。
科技创新型企业要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必须培养一支拥有强大精神“软实力”和技术“硬实力”的人才队伍。建设这支队伍,既需要根植于党的创新理论,又需要融合企业创新特质。
用党的创新理论引领人。企业党组织应采用“自学+专题党课”方式,引领员工系统学习习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明确科技创新的方向、目标、途径等,坚定“四个自信”,增强科创人才服务湖南高质量发展的底气和自觉。
用优秀的文化塑造人。湖南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厚重的革命文化、活跃的现代文化,“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爱国爱民”“务实求真”都是蕴含在湖南人血脉中的深沉基因。企业党组织须准确把握文化对人的塑造、教育、引导作用,深入挖掘、充分利用湖南文化资源,开发微党课、拍摄微视频等,以文感人、以文化人,锚定守正创新的企业精神坐标,营造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氛围。
用智慧的力量提升人。企业党组织可通过与省内高校建立党建联合体等方式,建立科创人才联合培养机制,就地育才、就地“取”才;也可联合高校开设人才技能专题研修班,为企业深度推进科技创新储才蓄能。同时加大“双培养”力度,积极将企业技术骨干发展为党员、将党员培养成业务能手。
以党建工作赋能科技创新型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前提,在于实现企业党组织的“有效覆盖”。
织密“组织网络”,实现党组织的“有形覆盖”。企业应深入落实“三同步”组织建设机制,即企业注册时同步摸排党员底数,立项重大项目时同步设立临时党支部,员工入职时同步开展党建知识测试。
发挥“两个作用”,实现党组织的“有效覆盖”。教育引导党员在关键岗位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确保党组织在科技攻关中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比如建立“红色实验室”,在重点实验室设立党员责任区;实行“党员揭榜挂帅”机制,由党员牵头进行技术攻关。在我省一些高新企业,比如三一重工,其“灯塔工厂”的党员技术人才人均专利产出是非党员的2.1倍,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了充分体现。
重点关注青年党员人才,大力激发其创新潜能。我省科技创新型企业中的青年人才数量多、规模大,他们思想活跃、思维敏捷、技术敏感性强,企业党组织对这个群体应坚持“严管”与“厚爱”相结合的原则。一方面从严管理,教育引导其严守纪律规矩底线;另一方面予以关心关爱,通过实施“政治导师计划”“青年党员成长计划”等,采用跟班学习、项目领衔、独立攻关等形式,正确引导青年、切实赋能青年,使青年在企业发展中闪闪发光。
推进科技创新,引进人才、培育人才固然重要,但留住人才更为关键。企业党组织须做实做细服务工作,构建“党建+人才”融合机制,坚持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打造“拴心留人”的良好生态。
解决人才“痛点”。企业党组织应联合人事部门,积极帮助科创人才破解职业发展瓶颈,拓宽“技术序列晋升通道”等;主动对接组织部、财政厅、教育厅等单位,落实好顶尖人才及团队资助、高层次人才奖励补贴、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资助等事宜。比如长沙高新区持续推进“人才小镇”建设,为科创人才提供全方位、全要素、全周期、全天候的“四全服务”,让人才“发展有支撑,成长有保障,生活有滋味”,产生了强大的“磁吸效应”。
善用制度激励。企业党组织应参与制定高层次人才考核制度,努力营造有利于高层次科研成果产出和转化的政策环境。比如对科创人才中的党员实行积分制管理,将党员积分作为衡量党员对企业贡献的重要指标,对参与核心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化的党员给予额外积分奖励,直接与人才晋升、收入挂钩;在企业内部实行“红色股权激励”制度,鼓励党员技术骨干以专利、成果作价入股,充分调动其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营造包容环境。企业党组织应牵头建立完善容错机制,鼓励创新试错,减少科创人员的非技术压力;主动对接工信厅、科技厅等部门,加大与兄弟企业的合作,推动建立跨部门、跨企业协作机制,破除“信息孤岛”,实现资源共建共享,为创新发展赋能。
【作者系湖南省委党校(湖南行政学院)党史党建教研部主任、教授,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省委党校基地特约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