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G电子(Pocket Games Soft)全球顶尖电子游戏开发商[永久网址:363050.com]!官方平台,提供PG电子APP下载、试玩体验,安全稳定,支持iOS/安卓,立即注册畅玩!
近期,沂源县相关部门向社会征集《记忆沂源》的稿件,其中《记忆沂源——“小三线”军工企业篇》作为系列丛书的重要组成部分,吸引了不少作者的关注。“小三线”军工企业,无论是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还是在新时代的今天,都为沂源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重要贡献,是那年那月一代人的珍贵记忆,更寄托了沂源全县人民的深情厚谊。
“小三线年代,为应对复杂的国际局势,国家做出了“深挖洞、广积粮、备战备荒”的战略性部署,将全国划分为前线、中间地带和后方,分别称为一线年,山东省决定在沂蒙山区建设三线厂,莱芜、泰安以及时属临沂地区的蒙阴、沂水、沂源等地先后建设了十余个三线个。这些兵工厂为国防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如今,有的兵工厂已经成为景区,有的作为研学和红色游体验基地,部分当年军工厂的职工宿舍还被改造成了特色民宿,仍旧发挥着巨大作用。
位于沂源县朱阿村的国营山东第一机械厂遗址是淄博市沂源县重要的红色文化纪念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国营山东第一机械厂在国防科工委的番号是“976”,所以又称之为“国营九七六厂”。
1965年初,占地达650亩的省属大型军工企业在沂源土门镇(现为南鲁山镇)破土动工。为保密起见,该厂的编号为976,对外地址称为:山东沂源第六号信箱,对外厂名为:山东第一机械修配厂。976厂的编制隶属于山东省国防科工办,实行半军事化管理,厂里设军代表,政委、指导员等政工干部,干部大多来自部队复员转业军人,普通职工有从技校、高中、初中来的毕业生,还有从沂蒙当地招聘的临时工,他们大多来自济南、青岛、潍坊、烟台、威海等经济较发达的地区,甚至有来自辽宁、四川的技术骨干、知识分子等。
山东第一机械修配厂为了符合“靠山、隐蔽、分散”的建设要求,另外充分利用厂区周围的天然溶洞,很多车间就设在山洞中,非常隐蔽,还能抵御战时敌人的攻击。建设初期条件非常艰苦,在缺少机械设备和建筑材料的情况下,建设者们克服种种困难,他们不畏艰险,日夜奋战在鲁山脚下,由于建设任务紧,他们一边规划、一边建设,终于在1965年底完成了建设。他们用血汗和生命,成功建厂并实现了“四个当年”:当年设计、当年施工、当年建成、当年出产品。
56式半自动步枪在中国战士的手中,创造了无数神枪手的传奇。配备半自动步枪后,六十年代闻名全军的“神枪手四连”有百名以上神枪手,其中特等射手占一半以上。对越自卫反击战的“孤胆英雄”岩龙,曾以该枪创造过125发枪弹连续毙敌56人的战绩。山东第一机械修配厂后期开始出产民用品如缝纫机、自行车、等,曾被国务院机电产品岀口办公室批准为第一批扩大外贸自主权企业。
山东第二机械修配厂占地600余亩,厂区周围山势险要,分布很多天然溶洞,这些溶洞也成为理想的战略车间,当时第二机械厂在生产区南北两侧的山脚下,分别建有两个山洞车间,非常隐蔽。1968年开始批量生产,每生产出一个批次的产品,都会在靶场进行试弹,因此厂区经常听到哒哒哒的枪声,厂区子弟也是伴随着清脆的枪声长大的。
1976年,我国发射的第一颗返回式人造地球卫星上,就使用了这个厂生产的高频反压晶体管,由此受到国防科工委的表彰奖励。
5823厂先后建成了家属楼、职工宿舍、职工食堂、子弟学校、幼儿园、大礼堂、职工医院、还设有商店、市场、澡堂、邮电局、银行等,厂区成为一个热闹繁华的小城镇,当时职工主要来自济南、烟台和青岛。工厂实行军事化管理,红旗厂为正团级单位,设有政委和指导员,政工干部全部来自部队,生产车间为连队,车间主任为连长,下面的工段长为排长,生产小组长为班长,每天听着军号上下班。
5823厂主要生产被誉为世界游击战三大神器之一的69式40毫米火箭筒。从上世纪60年代,中国就开始仿研制反坦克火箭筒,新装备被命名为69式40毫米火箭筒,并在1970年大规模装备部队。
上世纪80年代,红旗机械厂开启了民品的发展,因工厂在大山中,信息闭塞的同时增加了生产成本,于是在1993年搬迁至潍坊市,1994年底搬迁工作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