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G电子(Pocket Games Soft)全球顶尖电子游戏开发商[永久网址:363050.com]!官方平台,提供PG电子APP下载、试玩体验,安全稳定,支持iOS/安卓,立即注册畅玩!
面对各地不断传来的用工荒,河北省在全省统一组织开展了“春风行动”,用于满足进城务工人员求职就业和企业招聘用人的需要,缓解部分地区就业中存在的结构性短缺问题。
在全国性“用工荒”之下,河北劳动力密集型的服装行业自然成为“招工重灾区”。
记者在河北服装业聚集区容城县一些服装生产企业采访了解到,民营服装厂最常用的招工竞争手段就是加薪。
“老板们为了争夺员工,都不惜血本了。”容城一家制衣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杨经理介绍,相对于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外贸加工订单变化,目前最让人头疼的还是招工难以及劳动力成本的急剧上涨。目前普通工人的月薪已经上涨到了2400元左右。
记者了解到,2006年河北服装厂普通工人的工资刚800元,而现已经翻了两倍。河北省纺织服装行业协会的一位资深业内人士表示,这几年服装业工资是“节节攀升”,前年还是1000多元,去年上半年涨到1500元,现在又突破了2000元。
该业内人士表示,服装行业的工人工资一直偏低,所以招工难是老大难问题。近几年,以容城为代表的北方服装加工业发展迅速,依靠较低的劳动力成本和加工费从南方“抢来了”许多订单,这加剧了本地服装厂的用工荒并拉动了工资上涨。
2月15日,河北省石家庄市就业局职介网联合各县区举行的“2011春风送岗”大型农村公益招聘会走进高邑县,来自北京和天津的几十家企业打出招聘招牌。
北京宏福源科技有限公司人力资源负责人郭先生是来河北招车间操作工人的。他说,现在招工越来越难,想趁正月农民没有大量外出之际,提前到河北一些县城“抢人”,而且开出的薪水也比去年要高出1/3,一般能达到月薪2000多元人民币。北京一家保安公司现场还打出了“管吃住、发服装、无押金、上保险、包车接送”等诱人条件。
石家庄劳动就业服务局局长安蔚介绍说,石家庄市的劳务输出主要集中在北京、天津、山东等地,本次“2011春风送岗”目前已有数万人达成就业意向。
2月13日,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河北省总工会、河北省妇联在沧州市东光县联合组织举行了全省2011年“春风行动”启动仪式,集中为进城务工及就地就近转移就业的农村劳动者进行政策咨询服务,发放“春风卡”及其他政策宣传材料。
据了解,此次河北省统一组织开展的“春风行动”从今年2月13日开始,到4月30日结束。
连日来,河北各地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针对准备外出务工的农村劳动者,组织开展了“县乡招聘会”、“送岗位下乡”等专项招聘活动,根据求职登记情况,把合适的岗位信息直接送到村、送到户、送到人。对正在进城求职的农村劳动者,开展“一站式推荐岗位”、“农民工专场招聘会”等服务活动,帮助劳动者与企业实现供需见面,并现场提供政策咨询和维权指导。对有创业愿望的农村劳动者,组织其参加一轮免费的创业培训,并提供相关政策咨询、创业指导、小额担保贷款等“一条龙”创业服务。
在“春风行动”中,河北省还开展了“用工双方对接”活动。就业服务机构开展企业用工情况摸查,了解企业用工规范情况,收集空岗信息,并免费多渠道向社会发布招聘信息,对招聘诚实可信、用工合法规范、职工比较满意的用工单位,作为“用工规范诚信企业”向社会重点推荐和广泛宣传,并优先提供招聘服务。引导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尽早实现有效对接。在广泛收集发布招聘信息的基础上,强化省际间、城市间的劳务信息对接,开展劳务对接招聘活动,集中组织一批农村劳动者实现劳务输出,帮助和鼓励农村劳动者到家庭服务业就业。
2月13日,河北省2011年 “春风行动”暨大型劳务洽谈会在沧州市东光县举行启动仪式的同时,还在献县和盐山县同时启动。
据悉,本次洽谈活动共有沧州当地和周边地区的1031家企业和1.8万多名务工者参加,提供岗位20200多个。当场达成务工意向14800多人。在东光县主会场,共有参会企业560余家,提供岗位1万余个,当天参会人员达7400余人,达成就业意向4680余人。由于该县本地企业发展加速,招工呈上升趋势,本地企业参会共120余家,达成就业意向2000余人。
2月13日,在东光县举行的河北省2011年“春风行动”启动仪式暨大型劳务用工洽谈会上,务工人员由以前多选择外出务工转为尽量选择在当地企业工作成为此次劳务用工洽谈会的变化之一。
东光县的李先生原在北京一家公司打工,月收入3000多元,在这次洽谈会上他选择了本县的一家企业,双方达成了用工协议,并初步议定每月工资2000多元。李先生说,虽说比北京每月少挣几百块钱,但一年算下来花费比在北京少,实际收入并没减少。
而记者在涿州市葱园村采访时了解到,该村有30多人在家门口就实现了就业。
“我在村边的广汇钢构公司上班,家里种着4亩多地,上班每月都有2000多元的收入,种地也不耽误,离家又近,上班也方便。”2月23日,葱园村农民王国栋吃完早饭后,像往常一样到离家门口几百米远的广汇钢构公司上班。
据了解,在涿州,像王国栋一样的“两栖农民”超过1万人,而且这些“双重”身份的人在各自的企业都有良好的待遇。如此多的农民能在家门口上班,完全得益于该市大力发展项目建设的结果。“两栖农民”的出现,既保证了农业生产,又为企业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
近年来,涿州市充发挥区位优势,将项目建设与村民就业、城乡一体化紧密结合起来,坚持城乡良性互动,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并鼓励引导农民利用闲散资金发展个体、私营经济,为劳动力转移就业搭建了广阔的平台。积极引导外出务工农民和流动党员返乡创业办企业、当农产品经纪人、开办销售店等,既方便了群众的生产,又解决了村里部分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